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又见“血的代价”,惊魂电梯何时休

房天下综合整理  2015-07-28 09:01

调查显示导致电梯安全隐患的因素中,电梯制造质量问题占16%,安装问题占24%,而保养和使用问题高达60%。电梯出厂时需通过相关质量标准检测,质量基本过关,大部分事故根源集中在维修保养环节。

尽管“电梯惊魂”现象曾屡遭曝光,可这仍难消减荆州电梯“吃人”事件的舆情冲击力,及其带给公众的锥心痛感:7月26日上午,荆州某商场内,30岁的年轻妈妈向某牵着3岁儿子搭乘扶梯,就在她踏上电梯顶部接近楼层的踏板时,踏板瞬间裂开,她跌入空洞中,在危险关头她将儿子托举出了险境,自己却迅速被电梯吞没。

临危之际仍不忘托举幼儿,这几乎发之本能的护犊动作,让很多人为之动容。而在难言母爱的映衬下,当事母亲的遭遇更显悲怆:一个活生生的人在几秒钟内、在熙攘的公共场所,说没就没了,生与死的夹缝中来不及片刻转圜,这是让人难以接受。在视频还原下,其前后过程仿佛一部惊悚默片。即便隔着屏幕,很多人仍无法抑制内心的震骇。

痛切之下,不少人就此发问:为什么这场不幸会遽然而至?首先,为何向某在被卷入电梯后,电梯还能继续运行?要知道,按照行业要求,在扶梯两端与楼层接触的位置,踏板下方设有特殊触发装置,一旦有人掉进去,电梯会迅速停止运行。这种安全装置及时响应系统为何失灵?其次,该扶梯顶层外站有两位工作人员,他们为何未按下紧急停止按钮?

昨晚,湖北省荆州市安委会办公室主任、安监局局长、事故调查组组长陈观鑫透露,事故5前,该商场工作人员发现盖板有松动翘起现象,但并未采取停梯检修等应急措施。初步认定,事故属安全生产责任事故。那接踵而来的问题就是:电梯检修过后应有质量验收制度去哪了?它为何没能“托举”起乘客的安全?……希望随着事故原因调查的展开,这些疑问迎刃而解,相关问责、善后也循序铺开。

近年来,各地电梯事故屡被爆出,数据显示,电梯已超过300万台,自2005年起,我国平均每年发生40多起电梯事故,我们已进入电梯事故高危风险期。就在昨日,广西梧州又发生1岁幼童被卷入扶梯事故。“电梯惊魂”频发,也启人深思:作为运输领域应用渐广的特种设备,电梯已深度嵌入公众日常生活中,小疏忽导致重后果的几率也在增加,在此情景下,如何弥合“一出事伤亡惨重”与“祸患积于忽微”的裂缝?

这其中,电梯安保方面的纰漏堪称要害。应看到,电梯安全保障链条有四个环节——生产、安装、维保、监督,我国目前多数电梯事故问题都出在维保上。此前有统计结果称,80%电梯故障均与维保有关。

相较之下,欧美国家的有些做法可资借鉴:如将电梯维保工作纳入电梯制造单位售后服务范畴,像美国原厂维保率高达80%(我国仅有20%);给电梯的每个部件上户口”,将电梯生产、安装、维保的日期、地点、经手人等都记录在特种设备大数据中,并将维保数据等向业主公开——目前上海试点的“智慧电梯”,也在这么做。它还给电梯装上物联网监测模块,让电梯“健康状态”能得到远程监控,如有故障或者故障征兆,即可快速在信息中心显示,并实时推送到维保人员的终端。这些无疑值得推广。

电梯“吃人”频现,维保不能成为“云黑洞”,这其实也连接着责任分量。本质上,吞噬生命的就是责任空子。也只有尽早填补漏洞,从技术标准到细节践行上卫电梯安全,那些“血的代价”才不会是白白付出。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精彩评论

亲,登陆后才可发表评论哦~,立即登录

发布已输入0/200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